新闻中心
如何预防熔模铸造裂纹?
信息来源:www.ahwgjx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2.12.29
关于熔模铸造裂纹产生的预防方法:
1、铸件结构
铸造时要考虑铸件的结构、形状、大型、壁厚及其过渡等影响铸件液态和固态收缩的因素,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,防止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。铸件的浇冒口系统设计要合理,若要采用冷铁等工艺措施,其安放的部位要合理,既要铸件内部组织的致密性,又要尽量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产生。
2、冶炼
冶炼过程中,尽量降低P、S等元素的含量,降低N、H、O等气体和夹杂物含量。通过采用低磷钢中间合金,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。
3、保温
通过适当延长铸件在砂型中的保温时间,主要是控制开箱温度低于70℃,铸件在砂型中充分完成液态和固态收缩,避免外力因素造成应力集中的情况发生。
4、落砂
在铸件落砂清理过程中,严禁打箱时向砂型和铸件浇水,严禁采用撞箱等较强外力冲击方式落砂,避免外力和铸件内应力相互作用产生裂纹。
5、切割冒口
根据铸件条件选择适当的热割浇冒口工艺方式,热割起始温度不低于300℃。操作时,气割枪和吹氧管采用振动切割。重要件气割后及时用石棉布盖住隔口或进炉热处理。对于上冠及轴流式叶片一类结构复杂、工艺上采取措施的铸件,采用二次热割。
6、预热
在对熔模铸造进行缺陷处理时,要坚持预热原则。在吹、焊工序处理时,工件要预热至108℃以上方可操作。若发现较大的裂纹缺陷,应行去应力退火,再进行处理。
7、增加退火
对重大熔模铸造增加一次   终应力退火工序,严格控制保温时间和出炉温度。其目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新的应力集中,   加   地铸件内应力,防止裂纹产生。


熔模铸造工艺的历史:

   1940年第二次期间,德国的Johannes Carl Adolph Croning博士开发出用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的壳型铸造工艺,1944年2月获得。在期间,德国人用此法制造迫击炮、大壳以及其它射弹用的铸件。

    战后,德国人仍企图保守此法的秘密,在1947年被审查者发现,认定不受保护,并被作为战利品加以公开,从而为铸造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造型工艺,受到普遍重视。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,各工业国几乎都先后加以采用,从而开创了树脂砂在铸造生产应用方面的先河。即使现在,由于用该法生产的铸件轮廓清晰、表面光洁、尺寸精度高、型(芯)砂(通称“覆膜砂”)消耗少,所制壳型、壳芯可以较长期存放等优点,一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,在世界许多地方称壳法为Croning法或“C”法。树脂砂铸造上世纪50年始在铸造行业出现和使用,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,其生产工艺和设备已相当成熟和完善。